「如果可以⋯⋯」
如果可以,在有些情況下的意思就是不能。如果生命可以重來?可是生命不能。如果性向可以選擇?可是性向不能。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不要如果可以。可以,受傷的人可以脆弱,而我們可以不要成為加害者。
-
前陣子幫某健康學校相關計畫做宣導品,成品會發放至台灣各國小、國中及高中作為宣導素材。宣導內容有幾個要項,我的工作之一是要為每個要項各作一個標誌,而其中一個要項是性教育。這個計畫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因此在合作開始之前案主就先將過去的設計稿給我看,不意外的性教育這個要項的標誌就是代表男女的符號。看到的當下我當然覺得很反感,因此在開始製作素材前就先跟案主說明過我絕對不會放男與女的符號來代表性教育,案主沒什麼異議,只提議我可以使用愛滋病防治的紅絲帶來代表這個要項,於是就這麼定案了。
結果將近結案時,案主突然跟我說,上級認為「現在的學生普遍以為紅絲帶是指愛滋病發了之後才去治療,而不是事前防治。」並告訴我不能使用紅絲帶作為宣導性教育的標誌,因為這樣「學生會以為是在變相鼓勵愛滋病的發生」。我聽到實在太驚訝了,現在的學生竟然會有這樣錯誤的認知而且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問題嗎?學校難道不應該去教導學生正確的愛滋預防觀念及正確的性觀念,而不是將愛滋病以及紅絲帶標誌污名化嗎?我提出我的質疑之後,案主竟然說:「這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問題,我們只負責製作宣導計畫,並不能去改變課綱或是告訴老師該怎麼教學生。」聽到這邊我正式爆氣,奇怪了,教育部不是在才最近公告修正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嗎?性別平等相關內容不也將會納入課程裡嗎?什麼叫做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不能被改變?是不能還是不想。案主聽我這樣說後又回:「其實我也是支持性平的,但我認為不需要將我的個人觀念套用在我的工作上。」
「那如果你的工作,會影響很多人、甚至我們下一世代的孩子呢?如果有學生看到代表性教育的標誌是男女符號,他會不會認為男女的配對才是正常?如果剛好這個學生是同性戀者,他會不會因此覺得自己不正常?如果剛好這個學生是異性戀者,他會不會覺得同性戀不正常,因此霸凌同性戀者是正常的呢?」我只能跟案主說,我無法不把我的觀念套用在我的工作上,如果我早知道我的工作會與我的觀念相違背,那我寧願不要接這份工作。
案主大概是被我吵到不耐煩,開始問我那要用什麼標誌代表性教育。我怎麼會知道啦,我又不是學這專業的⋯⋯我只好憑直覺說那不然就放個愛心好了,既然特定的符號都會踩地雷。案主稍微接受了這個提議,並說他會立刻打給上級問愛心可不可以,但他不能保證可以,結果如何他會再跟我說。我也做好了大不了就不給原始檔的決定⋯⋯幾個小時後電話來了,案主說可以,愛心可以。
我只是想說,如果你不是受害者、如果你願意,在社會變好之前,不要輕易放下你的武器。不隨著世俗的浪會游的很辛苦,但總有人比我們更辛苦,他們也許正努力活著、假裝自己符合世俗標準的正常,而我們甚至不用努力假裝就可以活著。我們當然可以輕易放棄反抗,但放棄了,我們便成為了加害者。
如果你是受害者,不要覺得這是你的錯,因為真的不是。